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绒毛膜癌

时间:2024-12-11 16:55:32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病因

绒毛膜癌是有男方的成分在内的异体细胞变成的肿瘤,具有较 强的免疫原性或抗原性,因其肇始于来自下一代的胚滋养细胞恶变,而滋养细胞来源于胚外层,不属于上皮细胞性质,因此,传统?quot;绒毛膜癌上皮癌"的 说法被"绒毛膜癌"所替代。绒毛膜癌中妊娠性绒癌基本上继发于不正常的妊娠之后;非妊娠性绒癌(也称原发性绒癌),发生的原因与身体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由自身正常体细胞恶变而来,是人体一种罕见的肿瘤。有学者提出畸胎发生学说、孤雌生殖学说等,但均不能圆满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机制

妇女房劳多产,素体正气不足,故在胚胎形成之时,既有外邪入侵与精血相博,瘀滞胞脉伏于冲任。分娩或流产之后,胞脉空虚,血虚血瘀,瘀血凝滞,气机被阻渐成皔瘕。脉络瘀阻不通,血运失常,瘀血不去,新血难安,郁久化热,邪毒内蕴,灼伤阴津,导致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竭,出现全身症状。

绒毛膜癌检查项目

(一)有组织学检查者。以组织学诊断为准。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若见到绒毛。则可排除绒癌的诊断。

(二)无组织学检查者。凡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清宫后间隔一年以上发生的。亦诊断为绒癌。

(三)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绒毛膜癌的鉴别诊断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在葡萄胎、流产及正常产后发生。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病变始于子宫,可使子宫增大变软,病灶深在者可在子宫浆膜上见到紫蓝色结节,剖视子宫病灶可见局部呈暗红色,边界不甚清楚,组织脆并伴有出血坏死。  一、诊断

(一)临床诊断

1、正常或不正常妊娠后阴道反复不规则出血。

2、绒癌临床体征。

3、绒癌临床转移症状和体征。

4、辅助检查可见转移病灶。

患者可出现上述各项中1项,再复查血HCG值不正常就可确诊为绒癌。

病理诊断

绒癌的病理特点是大片增生和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仔细检查未发现有绒毛或葡萄胎样结构,常伴有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

 二、鉴别诊断

绒癌的诊断有特别异性,即血HCG连续测定不正常就可以确诊,故临床上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病史的病人,只要动态检测血HCG值,就很容易与绒癌相鉴别。

绒癌和恶性葡萄胎的临床诊断都依据血HCG值,二者临床鉴别有以下3点。

1、妊娠性质 继流产或足月产后发生恶变者为绒癌,继良性葡萄胎后发生恶变者,则可能是恶性葡萄胎,也可能是绒癌。

2、葡萄胎排出时间 葡萄胎完全排出后在6个月以内恶变为恶性葡萄胎;葡萄胎排出后已超过1年又恶变者为绒癌;介于二者之间者,临床鉴别较困难,大多数学者仍把这部分病例列为恶性葡萄胎。

3、病理 凡在病理标本中肉眼或镜下可找到绒毛结构或葡萄胎组织者为恶性葡萄胎,反之,若只见大片散在的滋养细胞,即不再见绒毛结构,才可诊断为绒癌。  

诊断

可根据病史,体征,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特点: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2.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3.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4.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