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出版部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27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37/R
邮发代号: 12-1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1概述脑出血(ICH)是一种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急性、自发性出血.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ICH.导致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其中高血压是ICH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大约60%~70%的原发ICH患者有高血压[1].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常常引起脑叶型ICH,并且易于复发,约15%患者存在CAA[2].在欧美国家,脑出血患者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0%~15%,在亚洲地区,其......
作者:杨磊;秦伟;胡文立 刊期: 2007- 01
-
规范化脑缺血动物模型
脑缺血动物模型为研究脑缺血后病理过程,病理生理机制及评价潜在的治疗干预效果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手段.目前人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及模拟不同脑缺血患者的病理状态,创造出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脑缺血动物模型种类多样,各有其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机制?如何评价神经保护剂的作用?以及如何使各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对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及标准化,使脑缺血动物模型......
作者:张拥波;秦新月;王得新 刊期: 2007- 01
-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核磁影像的研究进展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负担.时间就是大脑.了解缺血性卒中超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给予迅速合理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核磁影像能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急性缺血灶的位置、范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以及缺血半暗带的大小;是否有颅内大动脉的闭塞或严重狭窄等,核磁影......
作者: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 刊期: 2007- 01
-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在欧美,VD患者占痴呆总患者的10%~20%.VD在亚洲的发生率较高,在日本VD患者大约占老年性痴呆患者的50%[1],这主要与卒中高发率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VD发生率呈指数增长,根据我国痴呆流行病学统计资料,随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VD的......
作者:王鹏;许向阳 刊期: 2007- 01
-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血管狭窄12例
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在多学科配合下,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12例,共置入支架13枚,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鹏飞;李英毅 刊期: 2007- 01
-
奥扎格雷钠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1].临床上防治脑梗死进展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进展性脑梗死病情控制较困难.我院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奥扎格雷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风芝;刘吉良 刊期: 2007- 01
-
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4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4例,其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顺成;曹爱华;杨艳琴 刊期: 2007- 01
-
微创多靶点穿刺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尤其是大量重症脑出血(>60ml)内科保守治疗存活率低,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耐受性差,重残率高,预后亦差,是临床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我院采用多靶点穿刺手术方法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以探讨其有效性和预后,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光胜;刘爱举;杨同会;杨春伍;常春红 刊期: 2007- 01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IL-17及IL-6表达的影响
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并发现其在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有表达,同时伴有T细胞浸润,且与脑损伤面积呈正相关,表明IL-17和T细胞参与脑损伤过程.但国内外关于IL-17与脑缺血耐受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作者:梁庆成;马春丽;杨春晓 刊期: 2007- 01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 Pl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Ⅱbβ3)是细胞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的一员,是血小板表面丰富的整联蛋白,活化状态下,能表达多种血小板受体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关键作用.自1996年Weiss等率先研究发现GPⅢa的PlA2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MI)发生相关以来,国内外对GPⅢaPlA等位基因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GPⅢa的......
作者:鹿树军;赵斌;陈煜森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发作性头痛伴同侧可逆性舌下神经麻痹1例报告
- 2 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 3 阿司匹林对卒中的一级预防大型临床研究
- 4 孤啡肽对脑缺血损伤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 5 sEH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 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告(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
- 7 实验性脑出血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8 不同时段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9 关注边缘性脑炎
- 10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狭窄与缺血发作关系的探讨
- 11 运动单位电位多项参数正常值的分析
- 12 人参皂苷Rg2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 13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体会
- 14 豆状核大脑老化中ESWAN-R2*值的临床研究价值
- 15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EphA5及ephrinA3的表达及意义
- 16 EGCG对H2O2诱导BV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17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附20例临床分析)
- 18 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
- 19 高迁移率蛋白1、核因子-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 20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