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出版部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27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37/R
邮发代号: 12-1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女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骨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符合标准的58例女性原发性BPPV患者和8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BPPV组中,骨密度正常18例(31.03%),骨密度下降40例......
作者:吴允钦;范振毅;卢晓雄;辜程瑶;韩威威;周敏;陈才敬 刊期: 2017- 05
-
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24例,其中纳入狭窄处斑块45个作为研究对象.超声造影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化情况,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检测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化验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状态行NIHSS评分.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侧脑梗死灶、血脂及预后等情况......
作者:丁希艳;李威;于学鹏;崔敏;杨超;李春;姜立刚;李海平 刊期: 2017- 05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致横纹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反应横纹肌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COP患者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组,根据有无横纹肌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肿胀、疼痛或极度肌无力等)将患者分为显性肌损伤组与隐性肌损伤组,结合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
作者:许靖;尤凤华;陈秋惠 刊期: 2017- 05
-
GFP-Nurr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建立及过表达Nurr1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GFP-Nurr1基因修饰的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模型并观察Nurr1过表达后NSCs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pLenO-DCE-Nurr1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转染第三代NSCs,转染72h后荧光检测转染效果;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及DCE-Nurr1组,分别用Westernblot及PCR检测Nurr1的表达差异;并将转染后的NSCs分化培养7d......
作者:陈孝祥;宋晓斌;王向鹏;徐蛟天;林海;王威;杨智勇;邓兴力 刊期: 2017- 05
-
合并肺结核的长节段脊髓炎2例报告
目的探讨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extensivetransversemyelitis,LETM)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的LETM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就我院收治的2例合并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PTB)的LETM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例合并PTB的长节段脊髓炎患者,其中病例1,AQP4-Ab/NMO-IgG阳性......
作者:张宇;王丽芳;施苗;邓晖 刊期: 2017- 05
-
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8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证实,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每天进行1次连续7d.比较入院时和病程14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入院时、病程14d和......
作者:时雅辉;赵建华;宋金玲;李月娟;梁可可;葛运利;时少杰;李永丽 刊期: 2017- 05
-
Aβ3-10多价腺病毒疫苗鼻粘膜免疫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的炎症反应研究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Ad-Aβ(3-10)10-CpG鼻粘膜免疫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鼠诱导的炎症反应.方法18只雄性10月龄APPswe/PSEN1dE9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Aβ3-10多价腺病毒疫苗Ad-Aβ(3-10)10-CpG、空腺病毒载体鼻粘膜免疫及Aβ1-42肽肌内注射免疫,用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和脑组织匀浆中IL-4和......
作者:李昱;宋贵军;林璐璐;辛世萌;曹云鹏 刊期: 2017- 05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组织蛋白质羰基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体外ONOO-途径和亚铁血红素/亚硝酸钠/过氧化氢(heme/NaNO2/H2O2)途径引起脑组织蛋白质羰基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模拟体内ONOO-、heme/NaNO2/H2O2羰基化途径,以脑组织蛋白为羰基化底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低、高浓度组(以HSYA0.1mmol/L、1mmol/L干预).以2、4-二硝基苯肼(2、4-dinitrophenylh......
作者:赵瑞杰;王坤;刘雅林;杨银锋;李喜朋;孙莉;程焱 刊期: 2017- 05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卒中后脑保护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与无TIA发作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探讨体内缺血预适应对脑组织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首次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40例,按有无TIA发作分为TIA组和无TIA组,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再梗死率,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程度;结果与无TIA发作组比较,既往有与此次脑梗死相关TIA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TIA作为体内缺血预适应可诱导一系列内源性保护机制减少脑组......
作者:曲延民;李晓林 刊期: 2017- 05
-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对症状性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特点和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头颈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与3.0THRMRI的T1w-dbSPACE平扫和T1w-dbSPACE增强扫描,并结合头颈部颅内外动脉管壁不间......
作者:王婷婷;陈旭辉;林志坚;张磊;钟耀祖;吴军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B细胞和T细胞亚型在海人藻酸引起的鼠海马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干组织叉头框蛋白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影响
- 3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多发性硬化患者MRI强化病灶的影响
- 4 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治疗
- 5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6 EDHF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研究
- 7 MAP2在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 8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9 PACAP对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10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抑制缺血性脑水肿的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P MRI)评价
- 11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angiogenin的动态变化
- 12 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外周血内皮微粒的作用
- 13 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实验动物电生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 14 sEH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 15 内关穴封闭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82例疗效观察
- 16 YL-1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报告
- 17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血清sCD40L之间的关系
- 18 大鼠侧脑室注射Nesfatin-1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与下丘脑AMPK表达的关系
- 19 脂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进展
- 20 胰岛素抵抗和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