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出版部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27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37/R
邮发代号: 12-1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
ASL 联合 SWI 对急性脑梗死侧支代偿建立状态的评估价值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脑梗死侧支代偿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研究2014年10月-2016年4月经我院临床和影像证实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GE3.0T超导磁共振进行常规序列,ASL和SWI序列检查,观察分析ASL伪彩图,依据梗死核心区周围条形高灌注信号的出现与否,将患者分为侧支代偿储备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于入院当日及15日......
作者:周建国;孟云;马先军 刊期: 2016- 10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分离和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并观察不同方法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效果理想的BMSCs体外诱导方法。方法取昆明小鼠双股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纯化扩增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并对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朱晓瓞;余资江;孙宝飞;余彦;李玉美;罗时鹏;肖朝伦;贺菊芳 刊期: 2016- 10
-
GCs对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脑组织IL-2及KRT6A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组织IL-2及蛋白表达产物变化。方法BCAO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奥拉西坦)对照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海马脑组织IL-2表达改变;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及GCs干预后差异蛋白表达改变。结果(1)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IL-2表达量显著上升(2.15±0.45),与假手......
作者:张艳梅;李攀;朱润秀 刊期: 2016- 10
-
蒙药嘎日迪-13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相海马中IL-1βIL-8、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蒙药嘎日迪-13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相海马中IL-1β、IL-8、ICAM-1、P-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3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嘎日迪-13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又随机分为6个时相组,灌胃给药,一次/d,连续27d后,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神经功能评分后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IL-1β、IL-8、ICAM-1、P-selectin的表达。结果......
作者:张浩楠;郑延泽;何静波;田彩云;武海军;杨玉梅 刊期: 2016- 10
-
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对永久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药对脑缺血性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方法48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配伍药物治疗组、阻滞剂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缺血后24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行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测缺血区脑皮质SHH、Patched-1、Gli-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配伍药......
作者:范娅丹;韩江全;邓才洪 刊期: 2016- 10
-
选择性脊神经根部分切断术对痉挛性偏侧肢体脑瘫患儿基底节区脑代谢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对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早期缓解下肢痉挛作用,以及利用核磁波谱分析患儿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基底节区的小分子代谢变化,探索该术式的“超节段反应”的机制。方法对12~20岁年龄段偏侧痉挛性肢体瘫患者,在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前后,对髋内收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行改良的Ashworth评级。行核磁波谱分析,利用双侧基底节区域作为兴趣区。分析该区域手术......
作者:段宇;张发永 刊期: 2016- 10
-
延髓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分析(附73例报告)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男性53例,女性20例。首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浅感觉障碍41例,眩晕39例,饮水呛咳36例,恶心呕吐32例,吞咽困难31例,构音障碍29例。梗死病灶位于延髓上段27例,中段29例,下段12例,同时累及上段和中段3例,中段和下段2例。病灶位于背外侧61例,腹内侧10例,背内侧2例。表现为......
作者:孙庆华;徐林麟;尹琳 刊期: 2016- 10
-
血清前白蛋白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1例,收集临床资料,在入院24h内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对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在发病后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价患......
作者:宋康平;张玲玲;朱艳;刘筱洁;陈应柱;赵海宁 刊期: 2016- 10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根据OCSP分型:98例(98/139)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41例(41/139)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据首次CT检查中是否出现HMCAS分两组,HMCAS组58例(58/139);非HMCAS组81例(81/139);所有患者因不符合溶栓指征未行溶栓......
作者:侯洁;段阳;徐志华;张梦知;夏程;杨本强 刊期: 2016- 10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首次缺血性卒中主要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也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应该更加深入认识、研究和总结TIA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3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病情况,重点研究患者脑动......
作者:王旭;祁宝昌;鞠维娜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24例成人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临床及多导睡眠图分析
- 2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3 微创治疗重型小脑出血10例报告
- 4 Nec-1在小鼠脑出血中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5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6 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 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介入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 8 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 9 淋巴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与Alzheimer病的关系
- 10 IL-6、IL-8、Lp-PLA2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意义探讨
- 11 微创多靶点穿刺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 12 路路通对脑出血治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
- 1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海马区自噬的研究
- 14 急性脑梗死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与炎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 15 75例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分析
- 16 G-CSF对脑出血大鼠模型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 17 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8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例报告及分析
- 19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 20 医源性脑梗死原因及转归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