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出版部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27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37/R

邮发代号: 12-1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2期文章
  •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中脑黑质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锥体外系慢性变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中脑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临床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性改变.......

    作者:张丹木;付铁娟;梁妍;毛海英;方昊;李丽;孙平;关怡然 刊期: 2008- 02

  • 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脑缺血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作者:田玉收;李建生;刘敬霞 刊期: 2008- 02

  • 哺乳动物松果体激素排放途径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的松果体,是脑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胺类(如褪黑素,melatonin)和肽类激素,参与调节生物节律、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和调节生殖功能等作用[1].......

    作者:攀宇兵;王保芝;崔慧先 刊期: 2008- 02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偏头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etalgray,PAG)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均非常复杂的区域,它广泛参与疼痛与镇痛、恐惧和焦虑、自主神经反应等功能活动的调控.......

    作者:张红岩;于挺敏 刊期: 2008- 02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作者:陈子晞;陈怀红 刊期: 2008- 02

  •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分级与治疗

    我科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32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按Graeb氏评分分级标准分为3级,根据分级采用腰穿、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等方法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树志;郭明宝;李耀华 刊期: 2008- 02

  • 活脑新口服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脑新口服液对急性血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和冰水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测定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活脑新口服液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P<0.05,P<0.01),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1);明显缩短体外血栓长度,减轻其湿重及干重(P<0.05,P<0.01).结论活脑新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作者:包雪鹦;赵玉;曲极冰 刊期: 2008- 02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同治疗转归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单独应用DF-521、低分子肝素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DF-521组、低分子肝素(法安明)组、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发作终止时间、短期内(15d)控制情况、追踪1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再发情况、治疗前后出凝血常规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可迅速控制TIA发作,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1年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作者:刘松岩;王捷;刘松柏;杨宏 刊期: 200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