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出版部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27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37/R

邮发代号: 12-1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3期文章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自由基的变化.方法97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O、LPO平均值均升高(P0.05),治疗后3d、7d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平均值依达拉奉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有......

    作者:尹泽黎;许宏伟;袁宁 刊期: 2008- 03

  • 抑制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抑制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缝隙连接特异性阻断剂辛醇,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采用TTC染色比较脑梗死体积变化、光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考察各组缺血区Caspase-3的变化.结果在缺血6h/再灌注6h......

    作者:邓方;冯加纯;饶明俐;杨艺敏;齐新燕 刊期: 2008- 03

  •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高(分别为15.1±5.9、16.2±7.3);无论伴或不伴CA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

    作者:陈秋月;丁美萍;金笑平;陈葆国;林仙方 刊期: 2008- 03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附52例报告)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A型TCCF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35例行可脱性球囊瘘口栓塞术(67.3%)、4例行可脱性球囊海绵窦栓塞术(7.7%)和2例行微弹簧圈瘘口栓塞术(3.8%)的患者术后患侧颈内动脉通畅,8例行可脱性球囊颈内动脉闭塞术(16%)和3例行开颅瘘口孤立术(5.8%)的患者术后患侧颈......

    作者:张德智;罗祺;徐征;张雪莲 刊期: 2008- 03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8、12号外显子突变的DNA分析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ATP7B基因的外显子8、12进行DNA测序分析并建立直接基因诊断方法.方法102例WD患者和82例对照正常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第8、12号外显子,8号外显子及12号外显子扩增产物分别行MspⅠ及Tail内切酶酶切分析;后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DNA外显子扩增产物行直接测序.结果102例WD患者,8号外显子35例存在MspⅠ酶切......

    作者:鲍远程;吴鹏;余元勋;蒋怀周;汪鸿浩 刊期: 2008- 03

  • 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脑出血模型的改良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脑内注射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方法大鼠尾动脉刺破取血,分别将501μl、100μl不抗凝的自体血通过加工后的内径0.7mm的静脉输液针头和长70cm、外径1.0mm的硬膜外麻醉管分2次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通过恒温切片机连续切片和图像分析仪验证血肿部位、大小;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血肿对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缓慢注射自体血100μl可形成尾状核体积恒定的血肿,平......

    作者:王敏忠;刘雪平;付庆喜;张苏明 刊期: 2008- 03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

    目的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论,本文拟探讨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患者,共303例,采取手术治疗者279例,分为早期手术组(首次出血后3d内手术),中间期手术组(出血后3d~2W内手术),晚期手术组(出血2W后手术),动脉瘤颈夹闭259例,孤立9例,包裹手术......

    作者:丁昊;游潮;邓琳;尹浩 刊期: 2008- 03

  • 静脉注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小剂量hMSC移植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后24h缺血再灌注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hMSC移植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hMSC,1、3、7、14d后测定神经功能评分,14d后测定脑梗死面积,观察小剂量hMSC静脉注射后能否到达脑缺血周边区.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运动功能......

    作者:姜美子;金永民;李文玉 刊期: 2008- 03

  • 内源性一氧化碳致PC1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PC12细胞在低氧状态下,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生成及其导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和低氧加血红素氧合酶(HO)抑制剂卟啉锌-9组(H+ZnPP组).每组再分3组,分别培养1、2、6h后,检测各组在各时间点内源性CO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结果H组在各时间点内源性CO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与C组、H+znP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

    作者:汪涛;王苏平;王晓虹;朱艳玲 刊期: 2008- 03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足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足的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发性PD的228例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出现足肌张力障碍的时间等临床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有80例(39%)出现了足的肌张力障碍,其中有25%(20例)的患者是在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之前出现的,52.5%(42例)的患者是在用药之后出现.16.25%(13例)的患者虽然服......

    作者:马敬红;胡国华;邹海强;孙菲;陈彪 刊期: 200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