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付凯;贾秀杰;张海英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系统, 动脉闭塞, 检查, 临床表现, 异常信号, 静脉血栓, 病理生理改变, 治疗, 脑静脉闭塞, 脑实质, 加权像, 血脑屏障, 血管破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上矢状窦, 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 症状
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1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患者,男,25岁,因头痛、呕吐3天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3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在当地行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按“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入院前1天出现嗜睡,右侧上、下肢活动无力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嗜睡状态,脑神经未见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Chaddock征阳性。腰穿压力2.74kPa,其他均正常。颅脑MRI检查:上矢状窦、直窦、横窦血栓,双侧基底节、丘脑多发脑梗死。临床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抗凝、激素、脱水剂治疗17天,患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出院。 讨论近年来,随着脑静脉系统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脑静脉闭塞与动脉闭塞有着显著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这种差别缘于脑静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无瓣膜,脑静脉血流方向可逆流;(2)颅内、外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因此颅外的感染可直接通过这些通道引起颅内的感染;(3)颅内静脉部分血栓,不完全梗阻时,可不出现临床症状,当完全闭塞或静脉窦与吻合处血栓时,使脑淤血,脑脊液吸收障碍、脑水肿造成颅高压,有时导致出血性梗死。有人把这种脑静脉血栓受累区的出血解释为静脉内压力过高,使血管破裂所致,但也有人认为局部脑持续缺血、缺氧梗死,血脑屏障破坏,微小血管破裂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脑动脉闭塞病理生理改变在于其闭塞供血区域缺血,造成血脑屏障破坏。由此可见,脑静脉闭塞发病机制的影响因素较脑动脉闭塞发病机理多而复杂,其中心环节与颅内压动态平衡的维持有密切的关系。CVST的常见病因为妊娠、口服避孕药、外伤、溃疡性结肠炎,感染及脑炎等,亦有病因不明者。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颅压和脑实质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如合并大脑大静脉血栓,可累及间脑及底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高热等。临床表现除直接与其引流范围有关外,还与血栓形成的速度及侧支循环状态有关。 诊断主要依据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静脉窦闭塞后除引起本身的异常外,还可出现脑实质及脑室等一些改变。有的学者将脑静脉窦闭塞后MRI表现划为3组:1、脑肿胀不伴T2加权像异常信号;2、脑肿胀伴T2加权像异常信号;3、T2加权像异常信号伴血肿和脑水肿。MRA检查:能清楚地显示动脉、静脉和静脉窦。DSA检查准确率高,但为创伤性检查,所以一般只有在MRI和MRA不能确诊时才做DSA检查。本病例MRI检查具有典型的上矢状窦、直窦、横窦及大脑大静脉血栓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相对应,为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尽早尽快溶栓再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抗凝、纤溶为主,辅以脱水、激素及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在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颅高压及脑实质受损表现的患者,颅脑CT可疑CVST的及其他可疑患者,均应行颅脑MRI和MRA检查,以避免延误诊治。
友情链接